冯羽 设计永远不是一个“出名要趁早”的行业

筑宅客 人气:1.19W

冯羽:设计永远不是一个“出名要趁早”的行业

冯羽

冯羽:大羽营造创始人、样式总呈。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独白:做为设计师,应引领市场,而不被市场所同化,超然毅力和信念的坚守,殉道的精神,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室内设计绝对不是装饰设计,它是一个设计师文化底蕴支撑下的空间体验,也可以说是面对空间所产生的一种情愫表达。

我喜欢自在生成的东西,它是抛开了高技、高能耗所产生的一种由感而发,情绪的真诚,即这种空间一是带着诚意来感染你,给你的是一种简单的震憾。我喜欢伤痕文学,文革后涌现出来的伤痕画派,喜欢悲怆,喜欢刀一般有力量的东西。

设计师行业是一个高端的,少众的行业,而不是现在随意却可以进入的一种领域。

记者:你认为一个现代设计师必须具备哪几个要素?

冯羽:一成不变的激情,一成不变的忍耐力,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冯羽:今天我也没取得什么成就,也只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而已,设计永远不是一个“出名要趁早”的行业,而是韬光养晦,长时间文化和阅历的积淀,厚积薄发的职业

记者:你的成就感通常来自于哪里?业主、同行还是自我的认同?

冯羽:我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成就感,相反有时候会很失落,不过一个设计师好的作品,确实是会得到业主、同行、和自我的认同感,因为设计师一定是靠作品说话。

记者:个人的成功,绕不开他所生活的土壤。你对深圳的感情怎么形容?

冯羽:深圳是一个不分年龄和行业界限,走到一起只要有共同的想法和激情,就能碰撞出火花并马上去实现的一个城市,做为一个设计人,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环境,但却又缺乏一种文化人生存所需要的平静感和历史沉积感,所以说也是很遗憾,这不利于一个文化人走得更深一些。

记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这一代人被形容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既有传统思想的牵绊,又渴求鲜明个性,你如何看待和平衡这种矛盾?

冯羽:我觉得这根本不用去平衡,一个设计人需要的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做为一个本土设计师,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那只是所谓的个性而已,那是娱乐。越是传统越现代,根本不存在矛盾。

记者: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或者一本书是?

冯羽: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父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记者:网络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你如何看待这个网络化的时代?

冯羽:我基本不用网络,对一切现代的科技、网络、电子产品均不感冒,我恨不得自己生活在明朝,所以我无法评价网络时代。

记者:时下你最关注的一个话题是什么?

冯羽:什么时候政府能让老百姓能过上象人一样的日子。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下风行的节能环保绿色设计?

冯羽:我更关注老百姓能做得起,建得起,用得起的,低成本绿色设计,世博会的绿色设计,离人太远了,技术性太强,我们做不起,也用不起。

记者:你对深圳室内设计行业当下的氛围和未来的前景怎么看?

冯羽:深圳室内设计行业,不好评价,我没感觉到有什么实质氛围,都是娱乐和被娱乐,一个有责任和使命的群体,才可能创造出一个未来。

记者:你的坚持与信仰是什么?

冯羽:坚持真诚,坚持铁一样的自我信念,信仰革命的力量。

记者:如果说你们十人代表着行业成长和前进的方向,你觉得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向?

冯羽:方向应该是多元的,刺激的,至于十个人代表着行业的成长和前进方向,这个担不起,太重了,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尽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记者: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设计的感悟。

冯羽:设计是文化的,长期积淀性的,从偶然到必然,是随时可以殉道和涅槃的,是鞠躬尽瘁的,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一个东西。

记者:对即将迈入设计行业的年轻设计师的寄语。

冯羽:想赚大钱的,出名趁早的,没有毅力的,吃不了苦的,不会看文字型书的,就尽快改行,免得后悔。厚积薄发,耐得住寂寞,文化的积累……这些都会让你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