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行 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筑宅客 人气:1.44W

沙龙主题:大师行 悟米兰

沙龙时间:2012年5月3日 上午11.00-12.30

沙龙地点:北平小院国际青年旅社(东四北大街汪芝麻胡同甲28号)

出席嘉宾: Danilo Beltrame 原创国际首席设计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

     刘利年 刘刘家具设计营销有限公司创始人

     蒋 朋 家居品牌DARA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柴 宏 红Home创始人 配饰设计师

     姜喜龙 东易日盛设计研发总监

     范 轶 原创国际专家级主任设计师

     吴 巍 原创国际主任设计师

     刘圣权 原创国际高级设计师

     青格乐 原创国际高级设计师

沙龙实录:

去米兰、看米兰虽已成为近年许多设计师的必修之旅,但2012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因为有了“坐下来”,还是成为参展人的中国设计师们着实兴奋了一把。2012的米兰展究竟有多精彩?中国设计师究竟都看到了什么?在中国,这样的展会我们还需要等多久?本站携手原创国际独家呈现:大师行,悟米兰。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沙龙现场环境非常舒适

话题一: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2012米兰盛世

米兰展已走过半个世纪,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走进全球设计的中心,从第一次到现在,你的心一如初始吗?

【刘利年】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米兰,那时的米兰只是意大利一个城市,米兰展也只是一个家具展,而现在的米兰更是一个国际性都市,米兰展也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内容。第一次去米兰展没有给我很多触动的话,但现在的米兰展已变得越来越有意思。过去去米兰展的中国人更多是家具生产商,而现在大批设计师前往除了经济发展因素外,也是因为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这个变化还是很大的。

【Danilo Beltrame】第一次去米兰展示1992年,以前的米兰展很小,就是展厅里的一个家具展。但现在的米兰展内容很多,展厅也遍布全城。更像是一个节日,而不只是单纯的展览。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第2张

Danilo Beltrame和蒋朋认真聆听设计师观点

【吴巍】观展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今年展会让我明显的感到欧盟经济的衰退对展览影响很大。比如说一些展厅从展览和展厅的布置方式和去年是一模一样的,但同时我感觉到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受到了非常非常多的人的关注,并且作品充满创意与对文化的传承。

【姜喜龙】这几年我都去过米兰展,我感触比较大的是中国人的变化,还有国外人对中国人态度的变化。中国人自己的态度,另外国外人对于中国人态度的转变,刚开始去的时候比较欢迎,后来很多地方用中文写着禁止拍照,今年又有变化,我看到一个品牌直接用中文写的:全球销量最高的产品。这些都是对中国的肯定,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个品牌对中国市场更加青睐。

【蒋朋】我从来没去过,但我知道这个展很热闹,现在通过微博,也能看到现场很多东西。很多地方,很多设计师都去过,有一点像明星纷纷前往戛纳一样。

话题二:中国设计“坐”进了米兰,我们已被尊重?

从被质疑到被肯定,中国设计这一路走得很辛苦,“坐下来”的展出似乎让我们看到跻身国际大舞台的希望。但我们果真已被尊重?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第3张

右起:姜喜龙、范轶、柴宏

【Danilo Beltrame】一方面米兰是全球时尚行业的中心,这个名称并不是任何人给予他的,而是他已经沉积了这么长时间,世界各地的人希望在这个时候来米兰看一看最新的流行趋势。所以在米兰展可以看到了很多国家的设计师都参与了这个盛会,包括德国的、俄罗斯的、或者是芬兰的等等,当然也包括中国设计师。其实展会上也并不只有中国人去抄袭,其他国家的人也有抄袭的行为在里面。

今年米兰展也邀请了中国设计师参展,他们带来了最新的“坐下来”的理念,同时也将新产品也展现给世界人民。中国之前可能存在抄袭行为,但现在也有了独一无二的发明,很新鲜的创造参与到米兰设计展里。

【吴巍】 我觉得不管把这个词定义是抄袭还是学习也好,无疑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很多对于文化,对于时尚和设计的理解只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进步的速度绝对让西方一些传统的设计大国叹为观止,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带给他们的压力。

【姜喜龙】现在经常提到的抄袭盛行,但其实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临摹的文化,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这一点我觉得日本做得很好,欧美的文化是创造性的文化,中国人是拿来主义,原封不动的去做,但日本更多的是二次设计,他也会去抄,但是会有一些转变。

【柴宏】这个话题每年都会被讨论,其实无论是看展,还是自己回来看书,这种学习是一种慢慢的转换。好多时候我自己也在反思,可能很多时候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很难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事情,享受一个设计,享受一个时装。其实我觉得跟我们所有的设计师,所有的家具商,用心的做好,我们就不会再想有没有抄袭别人,有没有防着我们,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可以忽视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强大,设计师也好,大家也好,每个人都希望安安静静的用心做好自己现在的事情。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第4张

刘利年老师表达了自己很多想法

【刘利年】其实我很同意毕老师说的,已经有越来越多来自海外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的肯定。传达这个消息很重要。今天在座的都是设计师,设计师是属于比较有自尊的人,因为我们学的是艺术,学的是设计,每个人就是像说的这样,我们看待事物,我们去看一个东西,我们有了灵感,我们也不会去抄,设计师还是有尊严的。其实米兰不是家具,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一个潮流。

【范轶】从设计行业来说,抄袭是一个必经之路,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设计师或者一个对自己发展有要求的设计师,他还是有自己的意愿进行原创,所以我们在早期抄袭的阶段去解决他,研发自己新的东西。

【青格乐】米兰代表了整个国际家具行业的至高点,众所周知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中国从最初被拒绝到这次被邀请参展,也证明了我们维护原创设计的步伐越来越坚毅,中国被拒绝是因为我们确实存在很多利益的抄袭,投机。商家从中收益颇丰,那是因为我们的国人不知道他们抄袭得来的,大家只是看到美好的东西而欣赏,喜欢,我们还有很多宣传要做,还要给国人更多根深蒂固的原创思想,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们最初的创作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看到的,理解到的美好的念想通过作品与大家分享,在国外这就叫做设计,在中国叫做原创。

话题三:米兰用半个世纪证明了自己的时尚魅力,北京还需多久?

米兰展从一个小型家具展会演变成如今的设计盛事走过了51年,而中国大大小小国际家具展却始终五一能与其媲美。也许我们是在痴人说梦,但北京到底需要怎样的家具展?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第5张

姜喜龙老师表达自己的看法

【吴巍】我们需要有足够大的胸怀和格局考虑,整个设计行业、文化行业,实际上是大家共同搭建的一个平台,我们的圈子不应该锁定在北京、华东或者大中国区。包括在今年观展的过程中,有不少人抱着与米兰厂家做生意的想法的沟通和合作。把这个圈子越做越大,让更多的民众能够接受“真正好的设计能够去改善你生活方式”这样的理念,这个是最重要的。

这次米兰展和去年,前年的不同,我们有一些新的东西推出来,并不是说要超越谁,而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努力去办这样一个展?

【姜喜龙】如果要想做自己的展会,并且能够引起全世界共鸣这块,不是单纯的走别人的路线,中国人完全跟着欧洲人走是跟不上的。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我们历来吃饭、写字都是一只手,但欧洲人是两脑同时运作的,他们经常两手同时做事情。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第6张

原创国际高级设计师 青格乐

  现在很多外国设计师对很青睐中国文化很,他们认为中国也有悠久的文化,为什么中国人要做欧洲的文化?这是因为现在大家更多的,把眼睛放在国外。很多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只要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基础的东西提炼出来,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设计,这段话的结尾可以引用以前看过的电视节目,《武林大会》里面有一个教练说过一句话,他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果我一直跟着你走,按照对手的方式转变,很容易就被带沟里,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展会一定要有自己文化的引导。

【蒋朋】我们看米兰也好,巴黎也好,这些展览,因为这些国家对设计是非常鼓励的,甭管是全民的普遍的意识和素质,甚至包括市场化的,这些银行、媒体、时尚企业的资金方面,还是政府的支持的动作,所以我觉得首先是土壤的肥沃。二是作为设计师,首先自己的生活应该非常丰富,轻松,你才会有很好的创意的来源和源泉。其实欧洲很多设计师的生活也是忧郁,但他们生活很浪漫,他们生产的东西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就是因为喜欢。

现在宣传北京精神,包容性要强,自己的文化不要抛弃,别人的文化也要吸收,因为地球以后肯定是平的,所以不要太抑郁。先有生活,再有设计这是比较重要的。

【刘利年】我希望我参加测站的七月的北京时尚家居展能不能炫一下,中国太缺少设计周、展览会了,媒体、设计师跟企业一块殷切的做一些东西,请国外的也好,请国内的也好,这一定需要有一个成熟的过程。

话题四 用“生活方式”做设计,不止说说而已

“先生活,再设计”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意大利依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也让中国消费者趋之若附,但中西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让设计师陷入迷圈。如何让“设计”与“生活”达成形神合一?如何让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满意?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第7张

活动结束后大家在舒适的咖啡厅中继续畅聊

【姜喜龙】去年东易日盛提出了“用生活方式做设计”。现在很多设计师去做的说的是生活方式,但更多的却采用了西式的样式,单中西方生活又有明显的差别。以橱柜举例,中国人用电饭锅,但是橱柜设计当中却没有电饭锅很明确的使用位置,这个时候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考虑就不够多。

但这并不是说二者无法共存,今天我们所在的北平小院设计就是很明显的中式设计,但是生活方式却很西化,这说明二者是可以融合的,我们设计师不能单纯的看视觉效果。

就现在来看,设计师可能先要看到我们个人的发展,我们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果大家都有这种意识了,这个设计应该会往上走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看它的外形,也许设计就会下滑了,这个时候设计师群体就会逐渐分出层次,高层次的中层次的低层次解决的问题一定是不一样的。

【刘圣权】这次去米兰,一个关健词就是同步,无论在广州、米兰我都感觉到一些同步的东西。中国人做家具,现在市场上所有的餐桌的椅子都是皮质的,让你坐着很舒服。还有刚才说到卫浴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刚才谈到厨房也是一样的,我们有电饭锅,我相信在目前中国设计这块和国外差距是有一点,但其实我们有自己的东西。

大师行,悟米兰——精品设计沙龙 第8张

Danilo Beltrame在看《家居杂志》哦

【吴巍】并不是说设计师不想把节奏放慢一点,他是被迫的,谁都想一天干好一件事情,但是整个社会的节奏都在催,可能早上一起来,电话就不停的在响,每个人都是这样。这是我们快速发展所造成的,关键是内心是否真的平静。我只要一有时间,抓起来往死了玩,七天假我可能就待在一个最好的度假酒店里面什么也不干,但是你发现这样的假期在你一年的工作当中非常难得。我们去法国、意大利,号称当地全年有50几天的带薪假期,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环境,我们可遇不可求求,但是我觉得从这个产业链的分级,各个工种的计划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了以后,我可能就做聚焦范围圈里面的事情,我相信逐渐可以从庞大的工作量当中逐渐逐渐的去做少而精的东西,相信各位也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期待的一个过程。

【柴宏】我记得蒋先生他们曾经做过一段儿童家具,这也是真正的用心去体会生活,我想做儿童家具也好,不是为了追求利益化,只是真正用心以后发现市场缺这样的事情,然后来为这个市场做一点事情,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控制。生活方式不是假期,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发生在每一天,每一个早晨,每一杯茶、咖啡,这才是生活方式,是在生活中,我觉得所有的设计师应该先成为生活家。

【Danilo Beltrame】我的生活方式是比较特别的,我每年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去意大利,现在定居在悉尼。每个人都想生活的很开心,照顾好自己的老人,孩子,家庭,但是每个国家他们实现这个东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根据我的生活方式,我可能会同时见到很多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把他们进行一个对比和比较。比如说就拿之前去泰国的一个例子来说,因为前一段时间去了泰国,是我第一次去泰国,我在泰国发现本地有十二种不同的微笑,他们有自己表达生活的不同的微笑,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微笑都代表他们很开心,这是泰国的文化。

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和澳大利亚是完全不同的,跟意大利和中国也是不同的,所以我的方法是把不同的东西汲取出来,尽可能的了解我的客户的生活方式但是永远是从客户做起的。即便它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但是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他的背景,所以设计师最主要的就是能够把这些故事让客户讲起来,从客户那边更多的了解一些信息,这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

【刘利年】现在整个的社会、设计,沉积下来中国人将来一定会走出好的设计师,因为大家开始慢慢的养成,学会喝茶,走遍全世界了。其实有很多问题一定是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各种风格。其实生活方式是全民的,包括媒体也是,如果有个媒体专门会谈生活方式,我相信也会触动这个行业。我就是想给企业,一个消费者一个选择,不是为了卖,或者是大家有权利分享一下,或者你有这个自信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生活经验。当设计师有生活了,才会有好的原创作品,这是我坚持的。